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按照法治建设新理念、新思路、新要求,为全面提升县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和实际成效,黄龙县于2017年8月率先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成为全县法治宣传教育的核心阵地,更成为黄龙法治建设历程的重要见证。
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位于县城东部,建筑面积387㎡,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设置综合展示、互动体验、新媒体普法三大板块。其中综合展示包括:法的概念、法的渊源、法治建设的光辉历程、中国普法、法与人生、党内法规、专题学法、法治人物、以案说法、禁毒警示教育、法治黄龙、名人说法、宪法树13项内容;互动体验包括:模拟量刑、消防实物、森林防火、交通安全、图书阅览5项内容;新媒体普法包括:VR体验、普法智能机器人、普法测试、快乐普法角、签名留言5项内容。中心充分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结合传统图文实物,生动阐述了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系统展现了法治建设的进程和成果,打造了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新平台。
【重点宣传内容】
(一)综合展示板块
1、法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又称法源,通常指法的创立方式和具体表现形式,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之分,主要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决议、命令、习惯、判例、法理等。
3、中国法治建设的光辉历程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9月20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审议通过。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二部宪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三部宪法。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的著名论断,成为“依法治国”战略的理论起点,直接催生了大规模的“立法潮”。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为新时期的中国法制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之后,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先后4次对该部宪法做了修正。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这次大会中,“法制”换成了“法治”。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1年3月1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10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013年11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要求“健全普法教育机制”。
2014年10 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4、中国普法
我国自1986年“一五”普法正式展开,此后以5年为单位,普法活动一直推进到今天。
5、法与人生
以人的一生为时间轴,在每个节点阐述相对应的法律。
6、党内法规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
7、专题学法
专题学法,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分层次分领域分类别专题讲授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系统提升公民法律素养。按照“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各相关部门通过“专题学法”开展主题普法活动,让“专题学法”成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重要阵地。
8、法治人物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法治的榜样体现在法治践行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在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诸多典型人物通过更多的努力和付出,恪守法治精神,践行法治理念,维护公平正义,形成强大的力量引领人们信仰法治、践行法治(列举了:马锡五,陈清洲,刘良,黄志丽,潘志荣,程世蓉,陈贤、曹旭夫妇, 刘新宇)。
9、以案说法
蒋洁敏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案。
刘汉、刘维等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故意杀人案。
黄克功案:1937年10月5日,红军团级干部、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在延河畔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员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杀人犯。
孙志刚案:青年惨死收容站,促进收容遣送制度废止。
非典事件:25天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唐慧案:上访与被维稳“典范”,促进劳教制度废止的最后一根稻草。
10、禁毒警示教育
禁毒警示教育,旨在提高人们“识毒、拒毒、防毒、禁毒”意识和能力,促进营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良好氛围,助力打赢打好禁毒人民战争。
国际禁毒日:6月26日
主要讲了毒品定义、毒品分类、毒品危害、毒品犯罪、防毒禁毒措施。
11、法治黄龙
近年来,黄龙县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和省市依法治理要求,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按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思路,创新实施“8455”普法工程,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各项事业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促进了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有力推动了“法治黄龙”建设,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的高度统一”在争先进位和追赶超越中不断升华。
荣誉:2013年、2015年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4年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等。
12、名人说法
13、宪法树
通过大树,直观展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二)互动体验板块
1、模拟量刑。模拟“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电子屏、手铐。模拟量刑,天平、电子屏。
2、消防实物。展示常见的消防物品,如消防桶、消防栓等。
3、森林防火。模拟灭火,不同种类的灭火器材、电子屏等。
4、交通安全。真实模拟步行、自行车、汽车,体验交通法规。
5、图书阅览。专门设置普法图书阅览室,用于参观者阅读书籍。
(三)新媒体普法
1、VR体验。利用VR(将各景区、法治阵地、法律服务场所等场景制作成VR影片,让体验者了解黄龙生态旅游、法治建设,重点引导体验者依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
2、普法智能机器人。利用普法智能机器人这种普法方式集中进行展示和体验。
3、普法测试
4、快乐普法角
【活动特点和效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觉在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中肩负起历史责任,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黄龙县法治宣传教育中心作为全县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搭建了人与法的桥梁,拉近了法与人的距离,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法治宣教基地和普法学法乐园,必将有力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为全面建成生态富饶、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活富足的新黄龙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