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目前各类诈骗犯罪活动手法多样,让人们防不胜防。为了提高人们对于诈骗分子的识别度,提醒人们多注意人身及财产安全。高州市人民检察院在本院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防骗专栏”,结合本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真实案例,为大家讲述了诈骗分子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进行诈骗活动,以及诈骗惯用的各种形式。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宣传力争使群众做到从思想上提高警惕,防止诈骗在自己身上发生,从而构筑起了防诈骗的第一道防线。

高州市人民检察院开展防骗常识宣传活动

【重点宣传内容】

1.“防骗专栏”第1期:路边遇到“捡钱、分钱”骗局

(1)基本内容:路边遇到的“捡钱、分钱”骗局套路一般是“掉钱”-“捡钱”-“商量分钱”-“失主找来”-“证明清白”-“掉包”-“溜走”。该类骗局通常是团伙作案,他们分工明确,专业程度高。作案的目标一般为中老年人、妇女、独行人。

(2)温馨提醒:这种路边遇到“捡钱、分钱”的情况,都是骗局,广大市民要提高警惕,特别是老人、妇女更要增强防范意识,切莫贪心,不要轻易跟随陌生人“分红”或“交易”,切莫让诈骗分子抓住事主欲发横财的心理弱点而得逞。

2.“防骗专栏”第2期:租车骗局

(1)基本内容:近年来,汽车租赁市场日益活跃,以租赁汽车为名的诈骗案件日益突出,且手段呈多样化:①从汽车租赁公司骗租汽车,将车辆转让、抵押;②利用伪造的身份证、驾驶证、户口簿等作担保骗租,或使用他人财产证明抵押骗租;③利用汽车租赁公司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的漏洞,同时对多家租赁公司行骗。

(2)温馨提醒:①汽车租赁服务公司须通过多种渠道对承租人的身份、经济状况、信用程度、租车用途等进行全面了解并详细登记;②不要轻易借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给他人用以租赁车辆;③遇到二手车汽车交易、汽车抵押借款时,最好要先到车辆管理所核对对方是该车的所有人才继续交易下一步。

3.“防骗专栏”第3期:相亲骗局

(1)基本内容:对于大龄男女来说,如果能通过媒人介绍、征婚相亲找到心意相合的另一半,也是一种良缘。诈骗分子也因此瞄准此“商机”。骗子的套路防不胜防,可能还会采用“组团式”的诈骗。

(2)温馨提醒:①婚恋交友中要增强防范意识,涉及到钱财问题需提高警惕;②相亲双方最好是熟人介绍,见面前要互相多了解;③注意鉴别对方的身份,尤其是外地人。④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不要在未深入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轻信对方。

4.“防骗专栏”第4期:假借问路求医进行迷信诈骗

(1)基本内容:“求医问路”的诈骗案件屡见报道,但是因为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人,接触新闻的渠道少,防范意识差,很容易掉入陷阱。这类诈骗通常是团伙出现,对象是农村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套路一般是:“外来”求医者问路-邀请被害人作伴找“神医”-遇到“神医”的亲属-称被害人家将有灾难-被害人拿钱消灾-财物被掉包。

(2)温馨提醒:当自己遇见此类假借问路求医的人时,要注意提防,不要将家庭信息告知陌生人;不要将个人财物交由他人保管;当遇到嫌疑人要求自己用现金、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作法事进行消灾时,应立即联系亲友到现场或拨打110报警。

5.“防骗专栏”第5期:非法中介假借“关系”骗财物

(1)基本内容:非法中介一般利用他人想入城读书或想调入城市工作的心理,或者利用他人心存侥幸、希望逃避法律责任的心理,以及他人需要办理相关资格证件的情况,声称掌握领导关系或办事人员关系而帮要办事的群众办理疑难杂事并收取一定费用。受害人往往因为有所求,所以心甘情愿将钱物交予他人,而掉入诈骗的陷阱。

(2)温馨提醒:诈骗人员声称“有关系”或者“走后门”的说法都是诈骗套路,办事需要通过正规的渠道以及合法的途径,千万不要轻信他人走捷径的方式。

【活动特点和效果】

1.活动特点:充分运用新媒体,开设本院的原创微信公众号,教会群众识别骗局。内容采用卡通图片以及或朴实或诙谐的文字说明,简单明了地揭露了常见的诈骗伎俩,提高了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骗能力。

2.此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群众的安全防骗意识,使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防范常见的诈骗方法,提升了群众对各类诈骗手段的知晓率及防骗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诈骗违法犯罪,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