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活动概况】

信宜市深入群众开展“典”亮生活《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

2020年9月,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民法典》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增强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手段防范风险、解决涉法涉诉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人民群众对《民法典》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信宜市人民法院朱砂人民法庭联合信宜市朱砂镇旺沙派出所、信宜市朱砂镇旺沙居民委员会在旺沙圩日共同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

【重点宣传内容】

(一)《民法典》颁布及实施的意义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法治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离婚冷静期的内涵

离婚分为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方式,离婚冷静期只适用于协议离婚,即男女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自愿申请离婚,而不适用于诉讼离婚。《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上述规定的第一个“三十日”为除斥期间,不能中止、中断或延长。男女双方坚持要求离婚的,必须待三十天离婚冷静期过后,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不能由他人代为办理。三十天离婚冷静期过后,男女一方或双方均未申请发给离婚证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该三十日亦为除斥期间,不能中止、中断或延长。

(三)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不仅与夫妻双方财产权利息息相关,也影响债权人利益和交易安全。此次颁布的《民法典》吸收了现行司法解释的做法,《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确立了“共债共签”原则。从《民法典》的规定可以看出,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逻辑是:夫妻有共同举债的意思表示的,按共同意思表示认定;无明确共同意思表示的但符合家事代理范围内的,推定夫妻有共同意思表示;无法推定夫妻有共同意思表示的,从借款的用途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来确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四)法定遗嘱形式有所增加,取消对公证遗嘱优先效力的认定

继承法律关系作为家庭关系和亲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和发展对稳固家庭关系、亲属关系,促进社会生活和谐稳定举足轻重。在现实生活中,因遗嘱引发的矛盾纠纷日渐增多。《民法典》在《继承法》基础上新增了两种法定遗嘱形式,即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让订立遗嘱更加便捷自由,并明确了录音录像遗嘱应当符合的要件:以录音录像形式所立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取消了现行法律规定中对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认定,保护了遗嘱自由,使立遗嘱人的最后意志得以实现。

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法院职能、知晓《民法典》相关内容,活动中,法官深入浅出讲法理,以案说法接地气,用通俗的话语和生动的案例向群众讲解《民法典》对每个人的重大意义,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都在《民法典》规范和保护的范围内。在活动中,围绕《民法典》中“禁止放高利贷、婚姻继承中的离婚冷静期、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遗嘱新增形式”等与群众日常生活、切身权益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了宣传。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群众纷纷围绕着法官进行咨询,法官耐心细致答疑解惑,反响热烈。本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手册70余份,解答过往群众法律咨询40余人次。

【活动特点和效果】

一是深入宣传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及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向群众讲解《民法典》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法律条文,并结合案例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贴合农村生活实际,为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普法宣传课,从而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民法典》是保护老百姓切身权益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二是针对性强。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相邻纠纷等实际情况,为了让群众深入了解到《民法典》精神实质,以及对物权编中有关“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有一定认识,结合相关案例,对咨询群众做详细解答,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及时帮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为《民法典》的正式施行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农村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相对城市居民而言较为淡薄,遇到矛盾纠纷也许会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方法,有时候不仅不能及时解决问题,反而扩大矛盾纠纷。此次《民法典》的普法宣传,能让群众加深对《民法典》的理解,也能引导群众遇事要采取合法合理的措施,培养群众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