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临沂市兰山区司创新开展“青柠计划”普法志愿者项目

“青柠计划”普法志愿者项目由临沂市兰山区司法局联合区法院、区关工委、区团委、区教体局、临沂市律师协会共同发起,于2017年正式启动。“青柠计划”旨在为青少年提供普法教育提供长期服务,以多种形式宣讲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和校园暴力等法律知识。近年来,“青柠计划”项目运作机制不断创新,各项举措扎实推进,为抓牢重点对象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作出了积极探索。

【任务措施】

(一)专业化服务,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严格志愿者招募条件。为保证志愿服务水平,普法志愿者招募坚持“高门槛”: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具备相关从业经验、热爱公益普法事业、承诺保障开课时长等。同时,对于有志愿服务意向、符合志愿者能力条件要求,但因客观条件无法定期参与志愿服务的,将其纳入储备人才库,辅助开展志愿普法活动。现有来自25家律师事务所的110名执业律师、7名兰山法院青年法官以及110名中小学思政教师,共计227名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提升志愿服务吸引力。借助报纸、网络、微信等渠道全面宣传推广“青柠计划”项目,广泛传播志愿精神;同时,充分听取多方意见建议,找准供需“契合点”,及时为优质创意普法活动提供支持,努力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品牌,吸引更多人自发参与。通过全面宣传发动,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不断高涨,首批志愿者招募令发布后,短短三天便招募了76名志愿者,仅山东三禾律师事务所就有17名律师报名参加。

三是规范志愿服务管理。一方面,志愿者报名后,必须通过业务考核、现场试讲、授课培训等程序,方能最终走上讲台面对青少年开讲。另一方面,对志愿者开课情况建立严格的表单报备制度,明确职责分工,按学期对入库志愿服务项目的参与程度、服务成效、社会影响等进行考核验收,定期通报,实现“有进有出”。同时,建立反馈评估机制,根据授课效果及时总结经验、调整普法计划、教案内容等。

(二)项目化运作,夯实志愿服务阵地

着眼志愿服务做大做强,各发起单位积极开拓志愿服务阵地,实行连锁化运行模式,不断延伸志愿服务触角。

一是推进中小学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是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长廊。“让墙壁说话、让长廊育人”,兰山区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因地制宜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长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常用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法治漫画、法治建设标语展现给家长和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二是加快模拟法庭建设。志愿者定期组织青少年到兰山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模拟法庭课堂,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法庭的威严。目前,临沂市第九中学和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校园模拟法庭已经建成,部分学校也在积极筹建中。三是实现法治教育宣传栏建设全覆盖。目前兰山区143所中小学法治教育宣传栏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各中小学积极开辟法治教育专栏和志愿服务站,综合运用校园宣传栏、广播、数字屏幕等设施将法律知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学法知法守法氛围。

二是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进一步提升法治教育效果,与兰山区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对接,兰山区投资500余万元,在其紧邻的半程法庭建成高标准、高科技、现代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基地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充分利用展板、触摸屏、三折幕影院、三维动漫短片、机器人互动问答等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图片、影像、实物、游戏、模拟法庭和心理测试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地普及法律知识。2017年12月,基地正式启用,年观摩量达5-7万人次,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又一个新阵地和新平台。

三是开展青少年实地观摩学习。兰山区司法局和兰山区人民法院作为项目的发起单位,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建设,分别在机关内部打造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展馆、法治教育长廊等青少年普法教育阵地,利用“司法行政工作开放日”和“法院工作开放日”等时间节点,分批组织青少年学生前往观摩学习。其中,兰山区司法局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治教育中心、社区矫正基地等资源,目前已有30余所中小学近万名学生参与法治体验活动。兰山法院结合立案大厅、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少年法庭、心理咨询室等审判基础设施,通过观摩体验、现场讲解,让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三)品牌化引领,打造“青柠课堂”示范

“青柠计划”综合考虑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及学校课程设置、教学要求等因素,以教育学段为基础制定科学、系统的普法计划,形成了三年级以下女童保护课程——四年级法律基础课——五年级基地观摩课——七年级法律深化课——八年级现场实践课的系统化普法教育模式。

一是三年级以下重点开设女童保护课程。“青柠计划”发起单位组建了专门的女童保护临沂团队(女童保护是中国少年儿童艺术基金会旗下的基金组织,设有专门的授课教案与课件,所有的志愿者需要通过总部统一考核才能获得讲师资格),到一线学校、社区为幼儿园大班、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公益授课,重点为三年级以下学生授课,教育未成年人自我保护、预防性侵害。截至目前,共有29名志愿者通过讲师考核,开课102节,受教育学生4100余人。

二是四年级、七年级开设普法教育课。在四年级和七年级开设普法课堂,统一制作普法课件《我身边的法律》(分小学版和初中版两类),由志愿者按课程计划进校园授课。授课时长约为180分钟,上下学期各90分钟,实行小班授课,志愿者一班一讲,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目前已在兰山区61所中小学开设普法教育课程。

三是五年级、八年级基地现场实践观摩。在全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中增加青少年法治教育环节,五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均安排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进行实践体验,帮助他们直观、生动的感受法治文化、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也对前期教学成果进行一次全面检验和巩固,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四)多元化发展,拓宽法治教育网络

一是扎实推进法治副校长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副校长配备和管理,实现全区143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新形势下,对全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和统一调整配备,进一步整合资源,从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和区司法局,择优推荐选拔128名优秀业务骨干,组建法治副校长人才库,努力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

二是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针对近几年频发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开展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送法进校园宣讲活动,普法讲师团成员进校园、上讲台,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演讲,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三是开辟新媒体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和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开设青少年普法专栏,推广典型案例、法治故事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组织开展《我与宪法》微视频征集活动,组织《我与宪法》演讲比赛,创作《青少年漫画知识读本》,制作法治动漫系列普法宣传片,真正做到“传播法治好声音,讲述法治好故事”。

【特点和效果】

“青柠计划”探索形成了系统完善的“普法课程+女童保护+基地教育+专项普法+新媒体普法”普法体系,打破传统校园普法以大型法治教育报告会为主的做法,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是落实重点对象精准普法的生动实践。项目团队自组建以来,共开课6912次,授课时长达4900余小时,受益学生超过29万人次,被山东省综治委评为“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示范项目”,打造了“能看懂、能接受、能喜欢”青少年普法教育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