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继续讲述NSX NA2的故事。1997年,本田对最初的NSX进行了重大改进。改款后,原来的6速手动3.0升自然吸气V6发动机(代码C30A)换成了3.2升自然吸气V6发动机(代码C32A),气缸缸径加大,纤维增强金属气缸套更薄,从274马力(202千瓦)提高到294马力(216千瓦)。性能升级进一步增强了NSX的线性加速能力。自动挡车型依旧使用原厂的3.0升自然吸气V6发动机和4速自动变速箱,但换挡反应比以前更快。此外,NSX的底盘、转向、刹车和空气动力学也进行了调整。更改后,3.0版本和3.2版本同时作为高配和低配出售,直到2005年NSX彻底停产。直到2002年,本田才改变了NSX的外形。这次改动后,翻转灯改成了固定式氙气大灯,并使用了略宽的后轮胎来适应重新调整后的悬挂。代号也从NA1更新为NA2。整个碳纤维前盖增加了通风口,前杠的进气细节也有所调整。碳纤维尾翼比NA1更大,提供了更大的下压力。外观上的改变也让NA2的NSX在外观上更霸气,性能上更强大。(实车图和文字介绍来自网络)

2005年,本田在NSX-R(NA2)的基础上开发了NSX-R GT,这是为了满足超级GT比赛系统的要求而生产的。JGTC规则要求至少生产5台才能参赛,所以本田限量生产了5台,价格高达5000万日元。NSX-R GT和NSX-R(NA2)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外观。NSX-R GT的车顶上有一个高耸的进气口,但是这个进气口并没有实际的功能,它只是一个装饰;不过在超级GT赛车中,这个进气口确实有实际作用。它可以将外部空气直接引入多喉道直喷系统进行供给。此外,与NSX-R(NA2)相比,NSX-R GT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因为整车采用了更夸张的空气动力学部件,例如扩大的前扰流板、两侧的进气口以及更大的后保险杠通风口。但底盘参数基本遵循NSX-R(NA2)的设定,重量与NSX-R相同

上一期介绍的NA1的NSX和NSX Type-R来自TLV(传送门),而本期介绍的车型来自英诺,共有三款,分别是白色的NSX-R和NSX-R GT;带勺涂层和军绿色涂层。INNO整体做工已经是100出头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完善,整体质量越来越有保障。

INNO的经典包装,开口纸盒,亚克力封面,塑料底座,有移印图案的白色和勺子版本,移印车模基本信息的军绿色版本,配有四个轮子供玩家更换,三款车模都是100出头。考虑到整体质量稳定,性价比高。

从侧面看,车型外形基本没有大问题,悬挂很低,轮毂大小合适。而且模型还还原了NSX前轮小后轮大的细节;车型的漆面尚可,略显肉厚的缝隙,侧面转向灯和车门钥匙孔都是移印的,侧面进气口也是和车身一体成型,进气口位置涂成黑色。虽然不是镂空的,但是质感还是很好的。

三款的轮毂颜色和款式都不一样,整体质感还可以,其中上一期推出的军绿色,轮毂质感最好,最细腻;制动系统也完全恢复,但车轮转动不太平稳。

NA2和NA1最大的区别就是取消了跳灯。车型的大灯是独立件,但内部结构一般。前进气的样式也和NA1有很大的不同。通风口都是非镂空的,但是都挖的很深,而且都被熏黑了。勺涂要移印,封面有蚀刻膜的拖钩细节;该车外后视镜外观精致,排列整齐。

NSX-R和NSX-R GT最大的区别是尾部扩散器和尾翼,NSX-R GT更夸张;尾灯也一样,也是一整块塑料,内部分色尚可,中间蚀刻了本田H logo排气管比NA1粗,而勺版只有一面排气,另一面是蚀刻片的拉钩;NSX-R GT的大尾翼是黑色的独立塑料件,但整体上有点粗厚。

由于悬挂较低,三款车型都充满了JDM气息。

三款车型厚厚的挡风玻璃盖打不开,没有TLV好玩,但是透明盖下的发动机细节不错,比TLV的好;内饰也有很多分色细节。座椅是赛车座椅,有四个安全带细节。

白色漆比较肉,军绿色版哑光漆最好,勺版尾部需要碳纤维线条;勺子版是赛车,后挡风玻璃盖和前盖有蚀刻片的卡扣细节;NSX-R GT的车顶也有一个单独的进气口。

三款的底盘都是浮雕,排气系统有分色。可见勺子的排气只是单方面的。

这三款INNO NSX-R和NSX-R GT在不同的时间推出,可以算是INNO的刷色产品系列,从做工上也可以看出INNO本身的进步。在100年代早期,INNO是一个相对不可战胜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