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的全称是Cell to Body,即电池直接集成在车身底部,结构件与车身共用。

早期的传统动力电池组是由电芯组装成模块,再将模块装入电池组,形成“电芯-模块-电池组”的三级组装模式。因为有独立的电池组,而电池组需要骨架和外壳来承受电芯的重量,这样的方案往往会使车身更重,电池组的体积更大。要增加续航里程,就要增加电池的数量,以及模块和电池组的体积和重量,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耗电效率低。

2019年,当代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推出了更加一体化的CTP技术,即Cell to Pack,取消了中间模块,直接将电芯集成到电池组中。相比之下,比亚迪CTB技术从电池“三明治”结构变成了整车“三明治”结构,将车底和上电池盖合二为一。

CTB的集成,不仅节省了电池组的结构重量和体积,还变相增强了车身底部结构件的强度。可以提供更灵活的布局空间,在车内占用更少的乘客舱,大大减轻整车重量,提高纵梁强度,从而提高正面和侧面碰撞的结构强度,被动安全性也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CTB技术代表的研发思路是“拆电池组”,与WL采用的快速换电技术完全不同。因为前者必须将电池单元集成到车身结构中,后者必须有独立的电池组才能更换。

CTB追求更紧凑的电池体积和更优化的车身结构,导致车内纵向空间更大(这对轿车尤为重要),整车重量更轻,风阻系数更低,滚动阻力更小。可见,像CTB这样的技术方案,是为提高电力行驶里程而生的技术,也就是提高效率。相比之下,快速换电技术需要庞大的电池组结构,以及复杂的电池组与车身链接和紧固件,导致使用快速换电技术的车辆平台重量较重,电池组占用空间较大。用在车高的SUV上还是挺合适的,但是一旦用在轿车上就会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