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福田区宝能大厦一段车位纠纷的文章依次引发媒体报道。文章中,一名自称在被占车位的女车主,不仅和另一方打起来,躺在地上大哭,还用自己的宾利堵住车位,甚至声称“我家有50辆宾利!”

那种打打闹闹的丑陋状态,真的让人无法直视。结果,这个女人真的被查出是深圳国企深圳纪委书记张的“疑似妻子”。

网上立刻一片唏嘘。一是吵架双方都很有钱,不是开劳斯莱斯就是开宾利;二是双方还会玩“抛喊抓贼”的把戏。我这里的描述技巧可能不够。先给大家看一张图。

然后引用网络自媒体红猫笔刀的语言,给你一个感觉:

今天小伙伴转发了一个文章给我。背景是在一个地下车库。一个穿裙子的中年妇女情绪激动,和几个男人追逐扭打。那些人也是滚刀肉。打之前他们就作势躺在地上,然后抱着头喊,打人,打人。

女子见情况不对,也主动趴在了地上,然后手脚也没闲着。她只好躺在地上继续殴打对面男子,一旁的人也拦不住她。

怎么样?画风够犀利吗?由于深圳叶榛是深圳SASAC的下属企业,其中的领导在大部分系统中,企业的核心领导都有涉及。深圳SASAC迅速在各种媒体上公布了调查结果和传言。

综合媒体报道,深圳市国资委()正式向沈通报“国企书记”调查结果,称张2017年离婚后从未再登记结婚,同时未发现沈与涉事女儿张某某有任何经济业务往来。

但根据猫笔刀最新的文章,网上有人贴出了张和张某某去年婚礼的照片,桌上的蛋糕上写着“新婚快乐”的字样,推测是举行了仪式,但没有证书。这波操作确实滴水不漏。

短短几天内,深圳市纪委书记张的妻子(或约会对象)张某某的丑闻持续发酵。媒体有时关注他们的婚姻状况,有时关心吵架双方的车价和车型,有时深度剖析深圳宝能公馆停车物业纠纷的历史,却对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漠不关心。

首先,我不喜欢看小报。

于是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也从单纯的吃瓜看戏,到了思考媒体的选题和报道角度是否存在偏差。是不是废话太多了?

关于这件事本身,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感觉这几天各大主流媒体都在反复挖掘停车场纠纷的始末,相亲对象是什么女人,还是正式夫妻。是不是因为这些媒体认为这个话题有流量,只要有流量就可以贴出来?还是背后有更猫腻的东西?

如果是前者,那么我只能说,媒体从业者的选题水平和报道角度真的出现了重大偏差。

早在事件发生的第一天,《环球时报》就评论道:

国企高管是公职人员,薪酬基本透明。宾利车和几千万的房子,远远超过公职人员的正常工资水平。由此,“车位之争”成为反腐线索,深圳相关部门的调查势必聚焦公众最核心的关切。我们对这种演变并不陌生。之前,“帽子妹妹”和“女儿闫”等网络热点事件都以涉案官员被查而告终。

负责任的事实核查是关键。如果这个国企高管真的有什么问题,那他肯定会被栽赃,谁也不可能包庇他;当然,如果最后查明的事实证明他没有问题,那么谁也不能wro

结果我等了两天。我来擂台的时候,有两个后续。一个主要是关于女人的反应。她说她很着急。初衷是想让宾利俱乐部出50辆车。一个是深圳SASAC的全文通知。

是不是有点虎头蛇尾?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深圳SASAC的这则被各大媒体反复转发的公告:

“卷入这场纠纷的张,生于1965年10月,现年56岁。2021年3月任我委所属企业深圳市叶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2021年5月兼任监事会主席。

经民政部门核实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张于2017年离婚后未办理结婚登记。

经工作专班核实,深圳市叶榛(集团)有限公司未发现与涉案张某某(女)及其企业有任何经济联系和业务往来。如果在后续工作中发现张存在其他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不知道你看了有什么感受,但是我觉得信息量不够。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这个叫“欧阳”的女人不是被很多媒体报道过吗?为什么他姓张?

其次,那50辆宾利车在她生气的时候是不是疯了无所谓,但如果拿真的宾利车来说事,能不能引出当事人和深圳叶榛纪委书记的腐败?企业之间好像没有接触过谈这个问题,但是仔细一想,好像还是没什么好说的。

最后,这个案子到底查不查?所谓“后续如发现张有其他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也没说要不要继续“特殊阶层验证”。

其实对于这件事,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想知道两个人到底是不是结婚了,也不想知道关于小区的停车位,或者当事人有多有钱等等。我们只想知道:这些人有合适的钱吗?是否涉及国有资产流失?是否涉及腐败?

说白了,我想知道维护正义的真相。

媒体记者报道对社会有益的真相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还是我又天真了,流量是唯一理所当然的?或者说,我们不能错怪这些记者?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