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引进过程

如前所述,2004年,原铁道部与庞巴迪、川崎重工、西门子、阿尔斯通谈判引进国外先进的动车组技术。与其他三家公司的谈判进展顺利,但与西门子谈判时出现了问题。

虽然原铁道部给了西门子足够的耐心,但西门子态度强硬,依靠其先进的动车组技术,漫天要价,设置了很多苛刻的条件。因此,2004年,西门子没有与中国签署任何协议。由于失去了中国市场,西门子谈判团队回国后被总部解雇。

CRH3C原型ICE3

但是西门子的原型车ICE3确实非常先进,中国急需它来研发自己的300km以上的高速动车组技术,而西门子也对中国的巨大市场垂涎三尺。既然双方都有需求,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2005年11月,原铁道部本着技术换市场的原则,与西门子签订了总价6.69亿欧元的技术协议,CRH3C正式问世。

“漏兔”诞生了。

当时,中国动车组制造商分为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两大阵营,而中国北车下属的常可和唐车则专注于CRH3系列和CRH5系列。CRH3C主要是唐车。与CRH2系列不同的是,CRH3C采用了德国重型汽车大功率低分散的设计理念(这种模式对复兴号动车组影响很大,后面会介绍)。与日系轻体流线型设计不同,CRH3C总功率8800KW,而属于第一代高速动车组的CRH2C只有7200KW。这种设计使得CRH3C在测试中从0加速到300km的时间不到5分钟。

CRH3C

CRH3C采用4M4T编组方式(复兴号采用了这种方式)。2008年6月底,CRH3C在京津城际高试中创下了当时394km/h的纪录,直接打破了CRH2C两个月前创下的392km/h的纪录。同年8月1日,CRH3C正式投入运营。

CRH3C的脑袋就像一只兔子,嘴里叼着东西。

圆形是CRH3C的特点,看起来像河豚和兔子。它和CRH380B一般被称为兔子。由于CRH3C在气密性和舒适性上存在缺陷,因此也被命名为“漏风兔”。

技术创新,源自第二代高速动车组CRH380B系列。

由于京沪高速铁路即将投入运营,这条高速铁路的设计速度将达到380km/h,而CRH2C和CRH3C在高速运行中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开发新一代高速动车组,以满足我国越来越高的设计标准。2009年1月27日,CRH380项目正式启动。

CRH380B

当时中国北车常可和唐车以CRH380B系列为主,中国南车以CRH380A系列为主。CRH380B系列是在CRH3C的基础上开发的新机型。其外观相似度在90%以上,功率持续增加,在380km/h的速度下也能很好的稳定运行,CRH380B也是目前数量最高的高速动车组。

当时常可已经完全吸收了CRH5系列的耐寒技术。在此基础上,常可将耐寒技术融入CRH380B,中国首列耐寒高速动车组CRH380BG诞生。也是CRH380系列唯一的耐寒机型。这项技术影响了后来的复兴高炉系列。

对复兴系列产生了重要影响。

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正式启动,复兴号是中国动车组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属于中国人的动车组时代正式到来。

昌河唐车继续负责CR400BF系列的R&D和制造。CR400BF完全借鉴了CRH380B系列德国重卡大功率低分散的设计,而四方机车主攻的CR400AF系列也摒弃了CRH380A编组模式,采用4M4T编组模式。

常可开发的CR400BF系列

而积累了CRH380BG技术经验的常可,推出了复兴号系列唯一的耐寒车型Cr 400 BF-G(Cr 400 af-G的几个列车是四方机车后来生产的),后来的智能型复兴号系列CR400BF-C和CR400BF-GZ都是常可的代表作。

CRH3C对于中国动车组的重要性可以用一个类比来形象地说明:CRH3C是始祖,然后诞生了第二代CRH380B,然后诞生了第三代CR400BF系列,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