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造车生力军的高材生,李近几个月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短短三个多月内,李的股价腰斩。截至今日收盘,李氏港股收报81.2港元,总市值1651亿港元。相比其6月最高总市值3446.5亿港元,这一市值蒸发了1700多亿港元。

李股价大跌的背后,是受近期李ONE(图片|配置|询价)停产、李总裁沈亚男大量抛售自有股份、浙江李申请注销、二季度财报经营亏损、净亏损创历史新高、三季度销售总额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

8月15日,李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李二季度实现营收87.3亿元,同比增长73.3%,其中汽车销售收入84.8亿元,同比增长73.0%。第二季度,李营业亏损9.78亿元,净亏损6.18亿元,创历史新高,亏损额超过2021年全年。

9月初,李ONE全球车主“揭竿而起”,1000多名车主发起集体投诉。具体原因是9月初,有消息称李正在终端门店降价2-3万元销售,李ONE将逐步退出,后续将专注于理想L8的生产和销售。消息一出,也让不少刚刚原价订购了李ONE轿车的车主不满。对于此事,李也在官方App发布《关于理想ONE售后保障及软件升级服务的说明》,表示理想L8发布后,李ONE的基本售后保障不受影响,李将严格履行对所有车主的保修承诺,在使用过程中提供原厂正品配件进行维修和保修服务。

老车主维权事件还没平息,随后市场上又传出李总裁沈亚男大量抛售自己的股份,4天内卖出100万股,累计套现金额超过9000万元。据网站文件显示,沈亚男于9月2日卖出40万股李股票,成交均价13.2221美元,持股比例由1.74%降至1.71%,套现528.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61万元。9月6日,沈亚男继续卖出60万股李股票,套现78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452万元。他的持股比例从1.74%下降到目前的1.68%。两次出售100万股,共计1316.3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113万元。

9月15日,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李申请注销。关于李总裁大量抛售自有股份,浙江李申请注销一事,理想相关人员回应称,浙江李有限公司并未实际经营,沈亚男抛售股份属于个人原因。10月1日,李公布第三季度总交付量为26,524辆,同比增长5.6%。然而,与第二季度的交付量相比,减少了2163辆。而这个销量低于李的预期。早在今年第二季度,李就预测第三季度将交付27,000至29,000辆汽车。但9月26日,李在宣布,受供应链影响,第三季度预期交付量约为25500辆。

针对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理想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回应。但从其二级市场来看,并未打消投资者的担忧。目前李有理想L9(图片|配置|询价)、理想L8、理想L7三款车型。理想L9于今年6月21日上市,8月18日正式全国交付。虽然李L9首月交付量超过1万台,但售价高达45.98万元,比李ONE高出10万元。更高的价格也代表了用户门槛的提高。此前有机构报告称,40万元以上乘用车销量约占车市的5%,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仍是主力。L9或难以延续李ONE早先的成绩,市场空间有限,难以支撑公司整体销量。此外,上海新政从明年起不再享受绿牌政策,一定程度上也对李有影响。毕竟李三款车型都是以增程式混动模式为主。

但除了上述原因,更有可能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Xpeng Motors、蔚来汽车等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传统车企,李等造车新势力估值偏高,未来还有下降空间。该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股价下跌是正常现象。全球股市持续下跌,新能源汽车公司由于芯片、技术控制等潜在风险,状态不佳。指出一般企业很难实现大单品战略,多产品齐头并进是当前的主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