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宣布正式开启国内首个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百度、马骁知行成为首批获牌企业,将在经开区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投入30辆主驾无人车,开展常态化收费服务。这标志着国内无人出行服务从示范运营进入商业化试点新阶段。

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加快,驾驶员是否会被取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未来会有一些职业被取代。在职场社区这个平台上,网友们展开了讨论。

事实上,AI对人类的替代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并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网友分享的文章中,速记、翻译、记分员、话务员等意想不到的职业也榜上有名。

(图片来自pulse)

目前AI确实已经渗透到了上述之外的很多行业。不少网友表示,现在网购等很多服务都是由AI智能客服来服务的。

百度刚刚发布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3354 Apollo RT 6。新车具备复杂道路全无人驾驶能力,成本仅25万元,创造量产无人车新的低成本。很多网友认为,随着自动驾驶的发展,代驾司机、滴滴司机等司机确实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除了基础岗位,一些“高计算含量”的职业也可能被AI取代。有脉友认为程序员应该被人工智能取代。“只要有人花时间把逻辑变成产品,为什么程序员要慢慢把产品逻辑和代码联系起来?未来AI应该会取代80%的程序员。”。

(图片来自pulse)

当然,也有一些职业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的。比如认证为广汽爱安的朋友,高考生要报考哲学。“无算术”的学科和像哲学这样的非标准领域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另外,有脉友认为,AI不可能完全取代人,因为科技的发展是以人的思维为基础的,人是感性的动物,会思考,而科技带来的产品是没有思考能力的。

(图片来自pulse)

人工智能是一种技术,它和发动机、电力一样,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人工智能和人类不是替代品,而是对人类的补充和提升。就像曾经有人担心机器和自动化生产线普及后行业会不会失业一样,事实证明,科技的进步会让一些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消失,也会衍生出新的职业。不管AI有多发达,职场人还是会保持专注和专业,未来还是有机会大展拳脚的,还是会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