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奔驰官方宣布对旗下纯电动汽车进行价格调整,包括EQS、AMG EQS、EQE等主流车型,降价幅度甚至超过20万元。

具体来看,奔驰EQS 4款车型价格下调20.46万至23.76万,调整后价格为84.5万至131.4万元,是所有车型中降价幅度最高的;奔驰AMG EQS车型单款价格下调19.86万元,调整后指导价为154.7万元。奔驰EQE三款车型价格下调5万至5.07万元,调整后指导价为47.8万至53.43万元。

对于此次大幅降价,奔驰官方也在不久后发布声明,称中国是奔驰实施“全电动”战略的重要核心市场。近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升级,并积极推出和布局高端和豪华细分市场的产品。同时,通过洞察市场趋势、收集市场反馈、倾听客户需求,奔驰在发展中不断汲取宝贵经验,从而灵活调整市场运营策略,以匹配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虽然在这份声明中,奔驰并没有直接指出降价的具体原因,但降价幅度是史无前例的,最高降幅超过20万元,这在整个汽车行业都极为罕见。而且调价后单款车型的指导价与同级别燃油车相差无几,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奔驰EQ系列在纯电动市场似乎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紧跟特斯拉,降价的不止奔驰一家。

说起最近大幅降价的汽车品牌,奔驰可能不是唯一一个。早在几天前,特斯拉就宣布了下调旗下车型价格的消息。其中,Model 3降价1.4万-1.8万元,调整后的官方指导价为26.59万-34.99万,与很多国产品牌持平。Model Y车型降价幅度为2万-3.8万元,后驱版价格调整至28.89万元,再次回到30万元以内的“安全区”。

近日,据相关消息,特斯拉即将进一步开启暴力降价模式。届时,Model 3的起步价可能是21.99万,Model Y的起步价也将到24.99万,但截至目前,特斯拉官方并未对此消息做出回应。

但为了刺激销量,特斯拉官方宣布产品降价,还推出了车主福利,表示年底前完成提车的用户可以获得4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尾款减免。这一政策发布后,许多消费者涌向网上商城,也导致了特斯拉官网短时间的堵塞或崩溃。

销量下滑,被国产品牌抢了饭碗?

产品降价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面对奔驰、特斯拉等外资品牌如此统一的大幅降价还是非常少见的。但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就不难理解高端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困境”。

根据该协会发布的最新成交量数据,特斯拉10月份国内零售量仅为1.72万辆,较9月份逾7万辆的成交量下降了77%。与此同时,特斯拉在新能源厂商榜单中的排名也成功跌出前三,排名第八。

根据官方回应,10月份特斯拉在华总订单量为7.17万辆,与上月基本持平。但其中出口占了76%,这意味着至少有5.4万辆新车销往海外,而真正交给国内消费者的订单不到2万辆,整体表现有些尴尬。再加上近期广东Model Y失控,未来特斯拉能否通过降价挽回销量还是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奔驰的情况就差多了。10月份EQE车辆投保数量为395辆,环比下降42.2%,上市以来累计投保数量为1096辆。10月份EQS保险指数为85个单位,下降同样严重。至于注重业绩的AMG EQS,10月份的保额只能用个位数来衡量。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国外新能源品牌的日子最近都不太好过。

面对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谁“吃”了洋品牌的订单?我觉得只要翻翻最近的销量分析,就不难发现自主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其中,比亚迪以月销量超20万辆的成绩继续称霸市场,而长安、广汽爱安等传统车企也开始陆续发力,逐渐形成赶超之势。

此外,从产品力分析,高价豪华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似乎并不太受欢迎。因为随着国产品牌的快速崛起,氪、蔚来、理想等一批“新势力”普遍将高端新能源车的价格标准控制在40万以内,并配备先进的车辆系统和驱动架构,基本上能带来舒适豪华的出行体验,销量自然会大增。相比一般售价在50万以上的奔驰EQ家族,在这个价格区间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所以成交量下滑是必然的。这时候只能适当放下姿态,调整车型价格。

电动EV: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品牌效应不再显著。

在过去的燃油车时代,奔驰“山治之星”标志或许能代表一种身份,成为很多中国人向往的目标。但随着电气化改革的到来,自主品牌逐渐占据优势,消费者也变得更加理性,知道如何在众多车型中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车。此时靠品牌溢价赢得市场的“套路”显然已经过时,高昂的价格也让很多年轻用户避之不及,这或许是奔驰EQ系列降价的导火索。

最后,笔者也认为,纯电时代被高估的品牌潜在价值,不仅是奔驰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所有电动化转型的豪华品牌都应该考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