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大概开始于90年代。那时候中国的铁路网还没有现在这么全面。很多小县市,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覆盖不到,火车速度也很慢。没有现在流行的T/Z/D/G快车和高铁,火车线路也少,节假日在外面一票难求!
而人们对于长途旅行的需求是非常广泛和强烈的,比如广大的中西部省份往返于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进行工作,或者做生意进货,大学生往返于各地高校,出差等。在这种情况下,长途双层卧铺客车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是90年代特定情况下的产物。
双层卧铺客车是90年代中国客车行业——宇通客车的开创者,是宇通历史上的重要产品之一。此后,国内公交企业纷纷推出自主品牌车型,甚至国外公交品牌(如奔驰)也纷纷抢占国内市场。1997年全国大中型客车销量2.1万辆,其中卧铺客车7200辆,近三分之一。90年代中期,卧铺客车数量超过4万辆。这些数字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这种公交车的需求确实很旺盛,有需求才有市场。
卧铺客车其实很受人们欢迎。在很多市县甚至稍微大一点的乡镇,买一张票就可以直奔目的地城市,比如东莞、广州、深圳、佛山、中山、上海、苏州,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热门的打工城市.而且上车可以看车载电视,累了可以睡觉。不像火车,你可能需要换车,没有票可能要站着。节假日或春节回家也是如此。买不到火车票的,可以乘坐卧铺客车,在沿途很多县市下车,可以直达老家。
作者的家乡在中部地区一条高速公路旁的小镇。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镇上的公交车站有一个简易的小站,可以买票等车。每天都有从市区(甚至其他城市)始发的长途和短途大巴,沿途下高速,在镇上这个小站接一波客,然后继续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回国也是如此。公共汽车将在高速公路上短暂停留。这种模式既方便了非市区乡镇乘客,又提高了上座率。
当然,长途卧铺客车也有自己特定的缺点,比如:车内气味难闻(人多,汗脚之类的,还有吃各种食物的味道,空气流通差),有人偷东西,有人趁旁边女乘客睡着时猥亵女乘客。而且票价也不便宜。
2001年,国经贸产业[2001]1025号文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卧铺客车必须采用“1 1”或“1 1 1”形式安装,不允许使用车顶行李架。不符合条件的老旧卧铺客车不得批准从事客运业务。以前两个卧铺连在一起,左边两张床,右边两张床,中间有过道,也就是“2 ^ 2”。
按照政策,三个卧铺要换两个过道,也就是“1 1 1”。这项政策的目的是防止盗窃和流氓行为。但很明显,这一政策的实施给客运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卧铺客车的核定载客人数减少了1/4,运营利润大幅降低。
据统计,1997年大中型客车销量中,卧铺客车销量占34.3%。到2011年,卧铺客车销量仅占2.2%。这种断崖式的下滑其实是多方面的原因:自身经营利润的下滑,铁路网全国覆盖的加快,2004年以来高速铁路和动车组的快速发展,人民经济收入提高带来的私家车增长,民航飞行的普及等。此时,大多数制造商都有s
形势急转直下,长途卧铺客车行业的最终没落来自于2011年12月31日工信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的632号文件,其中明确规定“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在卧铺客车安全技术标准修订公布前,工信部暂停受理卧铺客车新产品申报《公告》”。自2012年3月1日起,相关企业应暂停生产和销售卧铺客车产品。
安全性差是长途卧铺车停运的主要原因。这种双层公交车重心高,过道窄,可燃物多(大量毛毯、被子等。),而且司机在长途驾驶时容易疲劳(长途客车经常在夜间行驶)。一旦发生事故,乘客很难疏散逃生,损失往往非常惨重。每年都有多起长途客车严重事故,最终导致政府管理部门“取缔”的决定。
2012年,中国仍有4万多辆卧铺客车,运营线路数千条。后来随着现有公交车的到来和退役,双层卧铺公交车越来越少,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在不久的将来,一代经典的双层卧铺客车将成为我们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