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我们接触到的进口车,大部分是从香港进口的,也有一部分是台湾省的。比如奔驰(平治,奔驰),宝马(宝马),沃尔沃(君威,沃尔沃),斯巴鲁(富士,速派).
今天要说的凯美瑞,是港台统一翻译的。
凯美瑞的族谱有点乱,主要是第一代凯美瑞还是混搭了塞利卡,可以算是第二代塞利卡的四门版。名字简单粗暴,叫塞利卡凯美瑞(A40/50)。发动机排量从1.6L到2.0L,共五个规格,长宽高只有4445mm、1645mm、1395mm,轴距只有2500mm,也就是整备质量。
因为和塞利卡的纠葛,很多人都不认为这是第一代凯美瑞,但无论如何,凯美瑞这个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丰田明智地将凯美瑞从Celica系列中分离出来,并在1982年推出了全新版本的V10,这也是公认的第一代凯美瑞。车身尺寸变化不大(4440mm*1690mm*1395mm),但轴距加长至2600mm,发动机固化为直列四缸1.8L(1S-U/1S-iLU/1C-TL)和2.0L(2S-ELU/3S-GELU/2C-TL)并增加了涡轮增压版本。
一般日系车的周期是五年,于是在1986年,第二代凯美瑞出来了(V20)。车身尺寸开始放大(4520mm*1690mm*1390mm),轴距保持在2600 mm不变,发动机排量依然是1.8L和2.0L,但都是全新设计,最大马力分别为86匹(1S-i)和118匹(3S-FE)。
1987年,丰田开始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设厂生产凯美瑞,这是丰田第一次向海外输出技术,也是第一次将四驱应用于2.0L手动变速箱(3S-FE)车辆,以应对雪地驾驶。1988年,美国肯塔基州的丰田工厂也开始生产。值得一提的是,V20的孪生兄弟雷克萨斯es250也同步引入北美市场。
1990年,第三代凯美瑞(V30)上市,但V30只在日本国内市场销售。我们中国人开始看到的是1991年生产的供海外使用的XV10。
XV10是脱胎换骨的一代。随着车身尺寸的增加(4770mm*1770*1410,轴距2620),直接升级为b级车。发动机也换成了2.2L 5S-FE直列四缸和3.0 L3 vz-FE(1994年升级为1Mz-FE)V6,最大马力提高到130和185,前置驱动布局。
当时国内大量进口版本多为2.2L版本,四速自动变速箱,再加上当时良好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燃油经济性,深绿色或者天蓝色的XV10成为了牛b的代名词,“最后会有路,会有丰田车”的口号也开始为国人所熟知,并正式命名为“丰田凯美瑞”。
第四代凯美瑞(V40)将继续只在国内销售,所以我们只说XV20。
XV20的车身参数为4760mm*1785mm*1420mm,轴距为2670mm,车身宽度加大。动力方面有三种选择:2.2L 5S-FE4、2.5 l 2MZ-FE V6和3.0L 1MZ-FE,最大马力分别为130匹(5S-FE)和192匹(1MZ-FE),搭配5速手动变速箱或4速自动变速箱。
丰田对产品设计进行了优化,使XV20的零部件与Privia、Estima甚至卡罗拉等其他车型通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当时凯美瑞在中国的份额并不低。那时候找一辆进口中级车不容易,尤其是凯美瑞,比BBA便宜多了。
XV20的换代产品XV30于2001年上市,其发动机配置更加丰富,从2.0L、2.4L、3.0L到3.3L,其中2.4L(2AZ-FE直4)在国内最为常见,被国人亲切地称为“眉佳2.4”,在沿海地区尤其是广东地区开车尤其少见。
XV30的外部尺寸进一步放大,达到4825mm*1810mm*1490mm(海外版),轴距2720mm。新一代发动机均拥有可变气门正时(VVT-i)技术,增加了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VSC)和防滑跟踪控制系统(TRC)、辅助制动系统(BAS)和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原装进口的身份和30多万的价格也让它大受欢迎。出色的舒适性和可靠性为丰田和凯美瑞创造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广汽国产新一代凯美瑞(XV40)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之后就不用我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