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杀马特杀马特(smart可以翻译为时髦和聪明(虽然聪明除了谐音外和杀马特无关,实际上杀马特就是聪明的谐音,聪明SMT杀马特)。杀马特纯粹是模仿VR,跟非主流一样。“视觉系”在日本流行多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视觉系文化开始传到中国,受到中国大多数青少年的追捧和模仿,并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个网络家族,在中国网络上被称为“视觉系家族”。2009年,因为一场反杀潮,杀马特因为一次错误的模仿视觉系统而被网友辱骂。2009年,罗福兴终于用“视觉”标记了视觉系统。
2、性格1,长发五颜六色,化妆恨不得做到极致。2.穿奇怪的衣服,看奇怪的文章,担心自己的颜值,喜欢自拍。空间里有很多头发的彩色文章截图和日韩视觉系的图片。3.夸张的打扮。如:身材矮小留着高高的发型;随便穿名牌衣服,一些你觉得很有个性的衣服和首饰,喜欢全身穿黑色衣服。4.杀马特的是大多数90后,80后。
3、“杀马特”这种不同寻常的时尚选择,反映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集体疏离感,这是中国移民潮和这个国家日益扩大的阶级分化的副产品。中国14亿人口中有近一半生活在城市。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25年,城市居民的数量将增加超过3.5亿,其中超过2.4亿将是来自农村地区的移民。网络词“屌丝”的一个意思是“失败者”,但中产阶级经常用这个词自嘲。但是“杀马特”和“屌丝”不一样。前者还是侮辱性语言。人们并不认为“杀马特”的时尚感是前卫或时尚,而是认为它廉价而俗气,代表了这个群体在服装方面处于中国城市边缘的尴尬生活。一种以其标新立异的时尚感震惊大众的亚文化并不新鲜。——想想美国的哥特文化和日本的涩谷少女。“杀马特”风潮据说始于1999年,是对日本部分年轻人不落俗套的衣着的片面模仿。但是“杀马特”在中国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中国尊重传统,非常重视教育,但年轻的城市移民不太可能得到父母的监督或社区的支持,让他们脱离下层社会。这也是中国年轻的职场人士和受过教育的精英们无情而武断地嘲讽“杀马特”的部分原因。“杀物质”现象发展如此之快,以至于其边界都模糊了。对于这种亚文化中的一些成员来说,做“杀马特”是一种“兼职”,是一种在求职面试或其他正式场合随时可以扔掉的古怪外表。对于很多业余观察者来说,很难准确区分真正的“杀马特”和染发的快递员3354。他们都被称为“杀马特”,因为他们都是年轻移民,在社会阶梯上处于较低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