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税前最早的时候出现在汉代,那个时候叫大鸭圣钱,是一种钱币形状的饰品,挂在身上可以辟邪,还可以刻上一些千秋万岁,天下太平。或者我要发财的吉祥话上去,到了清明时候,压岁钱的形式又变成了用红绳子串起来的铜钱。

或者用红纸包起来的8枚铜钱,意思是能压住邪祟,保平安。所以那个时候叫压岁钱,都是父母长辈对自己子女深深的爱和祝福,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亲戚们的全民现实幻想游戏。

小孩子们呢则不幸成了中间的媒介。小时候过年最尴尬的时候,就是收压岁钱的时候,因为我妈觉得星期一给我就马上接过来,揣进口袋里,显得多不矜持啊,所以每次都要上演一场。

自己再三推辞,亲戚一再坚持,最后为难的勉强收下,转而被老妈偷走,甩下一句压岁钱,妈先帮你存着,长大了再给你的喜马。之前我还无效的抗议过,后来长大了一些,每次收到压岁钱都会毫无怨言的上交。

因为小时候想不明白的事情,长大一点后。明白了,从法律上讲,未成年子女有受赠权,加税前是属于自己的。

但是从道德上讲,我们收到的压岁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除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爸妈给你的压岁钱,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其他的叔叔阿姨给的都是属于父母的,因为过年卖个萌就能收到压岁钱吗?完全是因为他们预计到你父母是会回礼的。

你收到多少父母也要送出去多少,甚至还要送出去双倍。所以如果父母要求你压岁钱上交,那就体谅一下他们赚钱的不易,愉快的上交吧。

另外,你也可以跟父母商量,比如少部分买学习生活上需要的东西。至于压岁钱以后叫桃子钱还是发财钱,都无关紧要了,因为他已经偏离了祝福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