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鸡血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异常亢奋的状态。他是打了鸡血吗?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要打鸡血?难道额不够生猛吗?其实打鸡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用语。
在20世纪60年代的全国,各地是真实存在并且相当流行的医生,我要打鸡血。1952年底,一个叫宜昌市的医生发现鸡的体温很高,而且在很多中医文献里,鸡血也是一味药。
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从一只公鸡身上抽了血,注射到自己的左臂三角肌。过几天后,他的精神异常亢奋,而且食欲大增,好多皮肤病都痊愈了。
于是他开始给自己的病人们注射。当时的上海卫生局认为,他这个做法不安全,就明明禁止了打鸡血这件事情。
后来到了1967年,鸡血疗法又被洗白,并且成功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因此,1967年到1968年成了基本最难忘的一年。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机械真可以强身健体,包治百病,所以很多人抱着自己养的小公鸡跑到医院门口,一边交流养鸡心得,一边排队。等着医生给自己打鸡血,你的鸡看起来很好吃啊,不是很好抽屉的样子哦。
人的吆喝声加上鸡的尖叫声,还有漫天飞舞的鸡毛和满地的鸡粪,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据说当时的小公鸡都卖脱销了,就这样,打,鸡血热潮整整持续了十个月,后来发生了,因为打鸡血致死的案例后,这场闹剧才结束。
虽然现在没有人在打鸡血了,但是这个词却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