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
【基本情况】
任家村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陆家镇,区域面积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00亩。辖2个自然屯、4个村民小组,居民493户、1520人。这里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村民主要以水稻种植、蔬菜种植和河蟹养殖为主,稻田养蟹覆盖面积80%。
几年来,在陆家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任家村始终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一项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主要工作来抓。先后被评为“盘锦市法治文化示范基地”“辽宁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任务措施】
(一)强基固本,基本民主建设有序推进
任家村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换届后,通过民主选举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管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作为全区首批“阳光三务”试点村,凡村级重要事务决策和实施结果,以及与村民利益相关的一切事物,都在公开栏中及时公开。同时,进一步规范村务行为,推动村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法治化轨道,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已经成为任家村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觉行为。
(二)加强普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任家村始终坚持“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有机结合。培养普法宣传骨干,组建“法律志愿者服务队”,掌握好与“三农”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能力。搭建普法工作平台,打造法律图书角,建设法治宣传栏,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尊老爱幼、助残扶贫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村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创新普法工作方法,通过党员“议法”、评理说事点“讲法”、法律顾问“宣法”、各类文体活动“演法”,引领广大村民学法、守法、用法、知法,推进法治村建设工作。
(三)健全网络,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彰显
任家村始终坚持以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为原则,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在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监督指导下,打造全市首个“村民评理说事点”。组建矛盾纠纷化解服务队。以村民评理说事点为平台,以智慧化网格管理为工具,以普法宣传为手段,以社会稳定为目的,提出“评理说事点+网格+普法+维稳”的“四位一体”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模式。按照解决矛盾纠纷“三个第一”的要求,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调解的工作原则,将矛盾就地化解。
(四)关注民生,经济社会事务全面发展
任家村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建工作为契机,充分认识到,法治程度是村内社会治安稳定、保证各项事务发展的前提。村“两委”不断探索发展思路,通过以党支部为引领,依托产权制度改革,打造6家养殖合作社,党员带头搞土地承包“归大户”,通过大手拉小手发展经济,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同时,充分利用村内闲置资产,采取与镇联建的模式,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园”,招商引资,推动村内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特点和效果】
(一)特点
1.形成合力,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同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工作有机结合,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狠抓工作落实。“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在区委法建办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司法局组织实施,区司法局、区民政局相关职能股室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2.抓主要工作,增强创建活动效果。根据“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及考评指导标准,我们软硬件建设齐抓,确保“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1)抓软件。一是培养普法宣传骨干,掌握好与农村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普法工作能力,引领广大村民学法、守法、用法、知法,推进法治村建设工作。二是成立“评理说事点”,通过“唠家常”的形式,调节矛盾纠纷,汇聚社情民意,把矛盾纠纷诉求意愿反映出来。把“评理说事点”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点,通过与镇司法所沟通,将人民调解、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工作职能下沉到说事点,为群众面对面答疑解惑,引导村民依法有序表达合理诉求。把它当作文明风尚传播点。邀请各村道德模范和村内的身边好人,现身说法,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中华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地防止黄、赌、毒等不良风气的侵袭。
(2)抓硬件。一是建起了法律图书角、法治宣传栏,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开展尊老爱幼、助残扶贫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无吸毒、贩毒、赌博人员及其他治安案件发生。形成了村民平时学法,遇事用法,解决问题靠法,村干部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逐渐成为风气。二是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村务、财务状况。三是在原有基础上打造“村民评理说事亭”。
(二)取得成效
通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全村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力义务对等的现代法治观念进一步树立,农村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村实现了无重大信访上访案件,无重大刑事和治安案件,绝大部分的家庭达到了夫妻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努力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从而形成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向上、和谐一致、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